close

此前曾經注意到了一條新聞,大致是說新浪正在尋求將新博分拆,獨立出來引入風險投資,最後的目標是獨立上市。有趣的是文中還提到了一個觀點:按照當前的情勢,今年年內不大可能實現分拆。

  本來已經不怎麼關注這個話題了,這個市場的大局已經確定下來了,但麥田的百度說吧突然跳了出來,稍微有了一點新的變化,不妨再提前臆測一次,當然,從上個月到今天,越石連續寫了十五六篇,老實說,像筆者這樣投稿的作者還是比較少的,不專業甚至有點反專業,思維散得一比,恨不得穿越宇宙天地,得感謝月光的容忍,讓筆者有機會認識了不少朋友,也有機會挨了不少罵。

  實際上,筆者個人也一直不認為自己的價值在於專業,但如能讓人看到一些相對不那麼主流的觀點,也是一種價值,專業者,成於專業,也受制於專業,不專業者,不夠專業,也不受制於專業。

  怎麼說呢?有句禪語叫人生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後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就比如這句台詞本身就可以產生兩種另類的解讀:

  1.你看山水是山水,基本沒想,我想一大堆,看山非山水非水,看似境界比你高一籌,但結果可能你才是對的,最終山還是山,水仍是水。

  2.同樣看到的是山水,但境界可能差別了兩重境界。

  當然,你還可以做xy的算術置換,將台詞變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後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後看山仍然不是山,看水仍然不是水。」

  於是這又意味著,天下之事,對錯是非往往一念之間,究竟下去就成了一個無窮循環,只是人不是神,思維站再高也不是造物主,永遠不可能將這個循環不斷探索下去,一般也只需要進行那麼三重界而已。哦,又開火車跑遠了,好吧,回到話題,順著思維和感覺跑幾重界看看。

  (第一重)投資者和新浪的心理分歧

  由於微博本身的贏利模式尚未出來,投資者作出投資最優先的一個心理基礎是要相信新浪微博必是最後的霸主,還要堅信有人就有錢賺。

  所以,所有正在考慮的投資者,一定會考慮到,新浪微博儘管暫時領先,但騰訊微博遠遠還沒發力就發展迅猛,有變數存在,如果對投資新浪微博過於樂觀,那麼可能經過一年半載,騰訊反而後來居上,那麼這項投資決策就是個失敗。

  投資者的第二重顧慮是,即使新浪微博始終稱霸到最後,但是騰訊財大氣粗,你好不容易搞出個贏利模式,結果發現第二天他就免費,這樣耗下去,投資何時能收到回報又是個問題,投資回報的週期估計也在計算範圍。

  當這些不確定性降低投資者預期,而同時新浪卻對微博持高期待的時候,兩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讓投資過程變得複雜,歸根到底,這是一個信息不對稱問題。

  於是這裡會產生幾種可能的故事:

  第一類故事,諜戰片,通過人脈、收買、抓把柄、臥底、等等等等,一切可能做到的情況試圖套出雙方的機密數據和案卷,以瞭解對方在這個問題上的談判的底線。比如說,新浪說,新浪微博的開放平台將跟以往任何開放平台不同,更開放,更徹底,賺錢的都不做,都給第三方,那麼,投資者可能就會讀出信息:新浪微博底氣不足,擔心自己的前途,進而調低投資期望。

  第二種故事也是諜戰片,拚命分析揣摩競爭對手騰訊,從數據到各種檔案,從高層的態度到部門的思路,這裡面邏輯分析、數據分析、人際交易、保密和反保密各種故事都會夾雜其中,錯綜複雜。

  第三類故事比較正統,只分析本部門的數據和顯而易見的問題,只考慮留步留得住用戶,目前的情況如何,做好自己職責內的事,依據局部數據和信息做最簡單的判斷就夠了,在這種故事裡,管理者表示,天才是99%的勤奮+1%的靈感,你們要勤奮,當然,管理者本人肯定留下了半截沒說,那1%是往往是最重要的,他自己知道就行了,這個是教育片。

  當然,所有的諜戰片都只拍過去某個年代的,從來沒見過發生在當月的諜戰片,所以,諜戰片我們只可能在若干年後通過解密的**來看到,對於普通人來說,歌功頌德的教育片永遠都是生活的主題,儘管傳奇是人們喜好的,但主角只有一個,如果主角是你,那領導要不高興的,所以,接下來,我們擯棄一切傳奇,正統一點,再正統一點。

  (第二重)博弈的風險

  正統者秉持著這樣一種信念來支持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相信,我可以改變世界,所以我們經常看得到,到處都在講榮譽感,即使是建築公司的工人,他們也榮耀的相信,他們正改變著世界,儘管真正改變世界的人永遠是拿筆簽字,拿話筒講話的人。

  但是,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話你可能要丟掉自己的飯碗,這的確是一個矛盾,好吧,相信奇跡吧,相信做到極致吧,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吧。

  改變這個世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似乎容易,你只需要找出理由,讓那些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相信,他可以沒有後果的作出決策就好了。

  你得讓他相信兩點,其一是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但關這個還不夠,你還得讓他相信,其他人也能支持他,這樣,他沒有風險,沒有後顧之憂,還有利可圖,即使你是錯的,他也照單全收。

  (第三重)交易的相信

  似乎除了越石父這樣的單純人,沒有那個傻瓜可能在做決定的時候優先考慮到公司的利益,隨後才是個人利益,儘管教科書和政客們一遍一遍教育我們集體利益高於一切,但是這是一個價值觀很單一的國度,現實中,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被投資者,準備簽字的那一個總是希望,在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順帶實現公司利益,如果僅僅只是實現公司利益,自己白忙一場,那似乎就說不過去了,於是……

  如果你知道這個決策本身並不最優,但是其他人卻相信這個決策是最優的,那麼,你很開心的利用他們的相信,與對方合謀,以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

  這仍然是個信息不對稱問題。通常一個完美而和諧的結果,過程都是如此,而結果,不過是一個信息判斷後相互妥協的均衡。至於是不是值得投資,是不是值得被投資,這本身不重要。所以,無論試圖微軟收購雅虎,還是好123嫁給百度,或者……都是個人利益驅動的結果。

  所謂相信,只是讓人相信你所相信的是對的而已。

  所以,真正改變世界的,是找出的那個理由,不是讓你的頂頭相信,這能改變世界,而是讓他相信,其他人也相信這個能改變世界,所以,改變世界的理由得從多數人那裡找,是文化屬性。當某個環境多數人相信,只有自焚、人彈能改變世界的時候,那麼,你告訴他們,讓世界改變你並不是壞事,是沒有人相信的。所以,回到前面的山水三重界問題,它又給產生了一個另類結論:

  為什麼是三重界不是四重界五重界呢?你高出太多是要被罵(對不起,此處有非法字符,不方便顯示)的,只要比別人多高出一兩重就好了。歷史告訴我們,太超前太落後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韓寒說,在通往敏感詞的道路上,人民是最愚蠢的阻礙,是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的命運,都被文化主宰著,呃,抱歉,火車又跑遠了。

  (第四重)究竟有沒有定騰訊必敗的理由?

  我未必碰巧找到了這個理由,但當你閉上雙眼,發現這個世界就跟微博一樣,是由無數條線交錯糾纏構成的時候,你只能相信,你永遠看不到其中哪怕十分之一的變化,所以,本著順天應命的想法,有一個叫越石父的人永遠只注意最簡單的點。

  因為簡單,所以不專業,所以經常出錯,所以出錯了要請讀者諒解,因為他跟你們一樣,存在只是某個平衡態,不是一個穩定的固態,對了,那叫瞎貓碰到了死耗子,錯了,那叫波動了低谷了。

  那麼這一次,他注意了哪個點呢?

  請看一條收藏的微博: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研究人員稱,Twitter並不像是一個真正的社交網站。研究人員分析了4100萬份用戶資料,以及14.7億條關注/被關注關係信息,最後發現 Twitter上只有22%的關係是雙向的,在flickr上這個數字接近68%,雅虎360上為84%.Twitter上78%的關係都為單向關係。」

  我們知道,有關QQ龐大的用戶基數一直是個無敵優勢,這個優勢本身某些時候是沒有意義的,投資者希望的是,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QQ不是無敵的,但為了增加談判籌碼,it must be a secret,他們會說,風險就是很大,所以……

  投資者說:我們認為騰訊微博的增長潛力遠遠超過新浪,所以對你們的估值只有100億左右。

  新浪說:那看來我們沒得談了,我們堅定的認為微博至少值10000億,你這點小錢,我們只可以讓出0.1%的股份。

  投資者說:靠,人家google也就市值一個億而已……

  於是,談判延期了。

  一個非確定性的信息是無效的。

  如果只是可能,心中底氣不足,那不能說服投資者出大本錢。

  那麼你呢?如果你是那個投資者,你認為新浪微博值得投資嗎?顯然,如果你能提前預判一個結果,那麼,將因不對稱的信息獲利。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Twitter是一個高度自由發展的產物,而不是一個被人為操控的結果,這種帶有極限性質的數據也許能真實反映用戶的現實心理,如果上面這則研究本身沒什麼問題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下列幾個反向的結論呢:

  1. QQ上78%的用戶本心是拒絕雙向關注的,或者說78%的時候,人們不希望雙向關注。

  2. 單向關注越高的平台,社交屬性越低,而雙向關注越高,社交屬性越高。

  從結論來看,儘管騰訊擁有了著無敵的用戶基數,他可以讓每個QQ號都是成為微博用戶,但是騰訊本身覆蓋的相互關係反而會成為用戶的心理阻礙。在超過3/4的時候,人們對此有所顧慮。

  這意味著,騰訊的最大優勢所在也正是騰訊的最大劣勢所在。

  歸根到底,強強決戰要回歸到資源層面,技術可以追,制度可以改,而文化不可逆,錯誤可以修正,但沒有的資源無法調用。

  失去了核心優勢,又無法PK新浪的核心優勢,於是,騰訊必敗,有時候,敗局是從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騰訊之敗,敗在沒有差異化,卻從一開始就沒有勇氣正面壓下新浪的氣勢,破了新浪的優勢,而讓人漸漸對其失去了期待,讓新浪成了一個符號,溫水煮死了一條大魚。

  (第五重)百度說吧的機會在哪裡?

  如果說騰訊都將敗北,那麼姍姍來遲的百度可能成功嗎?

  答案是可能,還是前面的話,戰爭最後都要回歸到資源層面,你有砍刀我沒有,於是你就贏了,但我會金鐘罩你不會,於是你就輸了。這跟遊戲一模一樣,只涉及到兩點,攻、防,攻高防低容易死,防高攻低寸步難移。

  有人問這個披著Twitter外衣的實名SNS會成長為LinkedIn還是最終李彥宏都失去信心無疾而終?他認為說吧這種形式雖然創新,但它不是奇葩而是怪胎。因為短平快模式需要話題來驅動,而不是關係。

  我基本贊同的。

  應該是,麥田也是心知肚明的,比較明確的是,微博是形,麥田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個網絡身份證,所以麥田的創新不是微博創新,而更傾向於SNS,所以,他有戲。但是從迅雷雷友互傳文件的故事裡,我們早已經知道,SNS最強大的在於關聯,所以,如果可能贏,那麼必須先建點,後建線,因為直接建關係的阻礙太大,用戶的行為涉及到對關係另一頭的判斷,用戶不會接受,屬於逆天行為,必敗,但是借用搜索,建點是行得通的,點建得足夠多了,線自然就出來了。

  於是,麥田能獲得李彥宏多大的支持是決定成敗的最大問題,這取決於麥田能不能找到一個說服李彥宏的理由來獲得搜索的輸出,而不僅僅是資金和人才,與以往所有的社交平台不同,這保證了說吧不會一開始就胎死腹中,它確實PK不了任何對手的優勢,但有趣的事,任何對手也滅不了它的優勢,如果說吧可能成功,那絕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當有一天這個系統的點建的足夠多的時候,線隨之足夠多的時候,它卻反過來會牽引微博的市場,因為本質上它是親近普通人的,而微博是名人和精英的世界,微博對普通人的地心引力始終有限,所以那個形在此刻是形,到將來卻是伏筆,說威脅新浪,可能的只在將來,前提是麥田成功建立了一個新世界。

  從方向來看,新浪想做的跟麥田想做的一樣,讓微博帳號成為網絡世界的身份證,它宣稱開放平台前所未有,那麼是想挑戰QQ咯。

  交換手機號是一個相當帥的創新,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新浪在微博的基礎上為願意的用戶設計一張新浪名片,方便交換。所以,為了建立這個新世界,麥田必須借用搜索,讓人們比在新浪更容易獲取別人的名片,進而讓人們更願意建立自己的名片。在這個過程中,線不是最重要的,也是難以突破的瓶頸,面朝大海,只接建點才是王道,由於用戶搜索也是信息搜索的一部分,這是當代搜索的短板,我認為麥田說服李彥宏的支持是可能的。獨立博客的評論系統是開放的,讓人們不用註冊也能相互聯繫,而獨立的世界不是一個孤立的世界,這實際上是一個點破線的範例,這個,百度可以參考。

  有點長了,堅持看得完的讀者,將來的史料會記載你們是非常之人,這麼長而雜都看得完,強……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黑   的頭像
    小黑

    小黑 的部落格

    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