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月22日的新聞,百度CEO李彥宏今日在百度電話會議上談及對實時搜索的看法,他認為實時搜索很容易充斥垃圾信息,百度對此很謹慎。實時搜索是伴隨著twitter 的大熱而誕生的新詞彙、新概念,有關該詞彙的新聞也看過不少了,但是很遺憾,總覺得有點一言堂的感覺,大部分的觀點似乎都認為各家搜索引擎應該支持實時搜索,至少,當有道搜索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出實時搜索的搜索引擎時,似乎人們對此相當讚譽,當搜搜也開始支持時,迎來的又是一片讚譽,我不知道有沒有可能連續投遞三篇都能有幸被月光接受,但我想試試看,就借百度CEO李彥宏的這條新聞談談實時搜索這個老生常談的新話題。

  在此之前,請允許我就上一篇文致歉,在《破解新浪微博媒體性優勢》一文後,一位朋友發來郵件提出了一個困惑:「特別是社區屬性和社交屬性,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區別,各自的內涵是什麼?」這位朋友很細心,相當尊重邏輯,我對此很慚愧,更準確的提法我應該這麼說:控制轉發率就控制了媒體屬性,控制評論率就控制了社交屬性,而控制發佈功能便控制了社區屬性,更具體比如說類似一些新聞提到twitter 月發推總量多少億條,即信息發佈的速率,這個指標代表用戶對社區的投入程度,而社交屬性好理解,所謂社交,過程即對話,當然,你可以把用戶使用私信的頻繁程度算進去。這麼來提的話應該能解答很多讀者的困惑。

  好,言歸正傳,話題回到實時搜索。

  李彥宏在電話會議上的看法,其顧慮應該主要是指監管問題,考慮到信息難以控制,在前景尚不明確之前,對於實時搜索的態度應該謹慎,這是我能從這條新聞中得出的唯一猜測性解讀,換而言之,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沒有政策性顧慮的話,百度會毫不猶豫的推出實時搜索。

  先確立一下基本的觀點,我個人以為以google為代表的搜索巨頭相繼支持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信息的實時搜索,並不是一件多麼值得稱道的事,相反,這或許是一個愚蠢的決策。我所見過的最不著邊際的相關新聞是:twitter 向google開放實時數據等於自殺。

  我至今沒很搞清楚twitter 想google開放實時數據是twitter 向google付費呢還是google向twitter 付費,如果是twitter 向google付費,我覺得還能理解,如果相反,那麼我會覺得,google簡直瘋掉了。

  我們知道,搜索引擎之所以強大,在於他在擁有導向流量的本事,能決定很多網站的興衰,按錢來排序的百度之所以讓人愛恨不能,就是因為這個,引導的本質是廣告價值,開發實時搜索,將流量導向微博網站,本質也就是為微博網站免費提供廣告效果,假如在這個過程中,twitter 所謂的向google開放數據庫算是勉為其難,還要向google收費的話,那就恰恰搞反了,其邏輯無異於百度為我打廣告,我還讓百度付錢給我一樣。

  按常理,這簡簡單單的一般人都能看得懂的邏輯那些偉大的公司應該看得懂,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所看到的新聞貌似都是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向twitter 付費。

  那麼接下來,我們有必要來探討一下其中的利弊,尤其是搜索引擎的格局走勢問題。

  在中國,驕傲的google大概永遠沒機會成為搜索市場的霸主,如果有可能,我懷疑整個google搜索引擎都會被牆掉,那麼,我們不考慮google百度爭霸的因素,只問一個次要問題:為什麼soso,搜狗,有道等二流搜索引擎撼動不了百度地位?是技術差距嗎?

  不是!今天,對於絕大多數的中文用戶而言,儘管兩家搜索引擎基於同一關鍵字的搜索結果都能找到自己要找的信息,但是我們都不樂意打開其他搜索引擎,因為用百度搜索已經成為習慣了,當操作成為習慣,忠誠難以撼動,不是他們技術差勁,是大部分人們根本不給他們表現的機會。

  或者這麼來說,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搜索引擎之間的競爭,在用戶心理層面上,google和百度那是品牌與品牌之爭,而soso,搜狗,有道等搜索引擎對百度的競爭,是典型的不對等的競爭,這裡仍然需要重複一個觀點,戰爭從來不會以弱勝強,因為不對等,所以正面的競爭不能決勝。

  孫子兵法有云:「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根據孫子兵法,儘管百度在搜索引擎的地位處於壟斷,但只要迂其途,而誘之以利,仍然可能有後來者後人發,先人至,其中,最有可能證明兵法力量的便是微博客。

  如何解釋?

  我們不妨來做一道問答遊戲,如果我問,當今哪一項熱門服務的本質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你第一印象想到的大概是新浪微博,但是,我很不好意思的提醒你,我本意說的是搜索引擎。這個問答折射了一個值得搜索引擎警惕的未來,兩家截然不同的核心服務擁有同樣的邏輯本質,那麼這意味著在若干年後,這兩家公司的服務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競爭。

  如果你認為以上邏輯沒什麼錯誤,那麼你也許可以審視一個看起來比較另類的觀點了:twitter 不是facebook殺手,而極有可能是google殺手。

  目前,我們從新浪微博上所看到的搜索功能極其低調,個人主頁上的搜索框體驗甚至很差,相當的不顯眼,但也許這正是新浪微博團隊的高明之處,它需要麻痺對手,體驗太好弄不好過早引起潛在對手的猜忌。這麼說也許主觀猜測色彩過重,但是一則新聞的數據能說明一些問題:Twitter是現在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搜索引擎

  注意文中的數據:twitter 月搜索請求240億次,google月搜索請求880億次,比例是3/11,高於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twitter這麼高的搜索請求僅僅只是來源於搜人和搜話題,那麼進一步假設,那殘缺不全的搜索按鈕後面某天再突然補上一個「搜網頁」的按鈕,結果又會如何呢?

  讓我們回到孫子兵法,搜索引擎之間的傳統競爭都是正面競爭,所謂正面表現為如下形式:google的網頁搜索VS百度的網頁搜索,新聞搜索VS新聞搜索,圖片搜索VS圖片搜索,等等等等。然而當某一天twitter要全面進軍搜索的時候,它和google的競爭並非正面競爭,它將是從自家的話題搜索直接跳到自家的網頁搜索,而用戶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培養了站內搜索習慣,這個跳轉過程google的品牌直接被閃避掉了,在那場尚未到來的搜索PK,google將處於弱勢!

  然而,反過來,google開發實時搜索對用戶的意義並不大。為何,因為對實時信息的需求,用戶不單單只是閱讀,還包括回復,轉發,而這些操作最終仍然要跳轉到twitter 站內,對於用戶而言,與其採用僅僅只提供信息輸出的google實時搜索,還真不如直接在twitter 站內搜索了。這說明,從用戶的需求來看,開發實時搜索並非多麼華麗的事,twitter 本身提供的搜索本來就是實時搜索。再著,twitter掌握著信息源,它可以向google開放自己的實時數據,一樣可以切斷,不是嗎?

  綜上,橫豎來看,所謂實時搜索,對於搜索引擎而言,都是一場虛幻的偽概念,而一場潛在的挑戰正悄悄埋伏,如果看不到的話,就難免作出錯誤判斷。

  末了,我想到了一個詞彙:「養虎為患,傷及自身。」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越石父,作者電子郵件:yueshif(at)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黑   的頭像
    小黑

    小黑 的部落格

    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