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法,這個中國人上網離不開的工具。輸入法的需求是來源於鍵盤的限度。英文字母只有26個,它們對應著鍵盤上的26個字母,所以,對於英文而言是不存在什麼輸入法的。而漢字的字數有幾萬個,它們和鍵盤是沒有任何對應關係的,但為了向電腦中輸入漢字,就必須使用輸入法來完成。
筆者最早使用的輸入法是智能ABC,每次打字,需要敲擊空格把拼音串轉化為候選的漢字,然後選擇出所需要的字詞。智能ABC的好處是支持簡拼,字詞位置固定,這樣時間長了好些字詞的位置和拼法就記住了,打出來很是迅速,像「我」、「你好」、「怎麼了」之類的能很快很準確地打出來。缺點也很明顯,它是以字詞為單位,當敲擊長整句時甚是揪心,尤其寫文章極影響思路的連貫性。
之後轉到微軟拼音,這是以整句輸入為長的輸入法。輸入時只關心輸入的拼音串是否正確,正確時敲空格把拼音串轉化為中文串,然後檢查一下這個中文串是否正確,不正確再使用左右箭頭定位修改。微軟拼音無疑在長句處理上具有很先進的技術,不過在短語上,尤其是流行語上略顯單薄。
後來出現的搜狗輸入法以網絡詞彙、表情符號為噱頭吸引了不少的用戶。搜狗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整句輸入的準確性也漸漸地好起來。為了吸引用戶加入了皮膚、細胞詞庫等功能。功能是越來越強,可軟件也越來越臃腫。詞庫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包含大而全的字詞,壞處是詞庫的龐大必然造成選擇上的困難。所以使用搜狗,想要的詞(哪怕是生僻的詞)總能打出來,不過很多時候需要翻上幾頁。
現在使用谷歌的輸入法,它推出了輸入習慣的語言模型。輸入法根據你的輸入習慣來調整選詞的準確性,剛開始時準確性不是太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教會發現越來越準確,一般的長句幾乎不用選詞。之後推出了輸入法擴展(插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額外的功能。
谷歌輸入法具有內嵌模式,這和微軟的有點相像,就是打出來的中文串下有一條虛線。它的好處是:眼睛只用看著目標位置的字符串,不用關心輸入框怎麼變化,當目標位置的字符串不是所需要的話,再把眼睛移向輸入框做修改。這種輸入模式可以更大限度地減少輸入框的干擾,而且最主要的是「所見即所得」,即所看到的中文串就是最終的結果,不像微軟的需要經過二次確認,更近一步。
現在的輸入法以搜狗、QQ、谷歌、微軟為主導。前三者都能同步用戶詞典和設置,微軟沒有。同步的好處是保存用戶的輸入習慣和自造詞以提升輸入的準確性,壞處是記錄的輸入內容包含著用戶的隱私。筆者就是對搜狗和騰訊保護用戶隱私上的不放心所以沒有使用它們,微軟可能也就是基於這點考慮遲遲沒有推出網絡同步的功能,只保留在本機上。
如今的輸入法比幾年前已經進步了很多,不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的輸入法的前進方向就是讓你思維流暢,感覺不到輸入法的存在。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Hill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