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團購。如果你是網絡購物達人,肯定有過團購的經歷。看著那百十來號團購網站每日一更新的、最低可折扣到2折的商品信息,任何人都難免會興奮又衝動的立刻出手。
團購到的商品到底如何呢?筆者近日就在興奮又衝動的心情下,購買了一張團購雙人套餐券,體驗了一把團購人生。
該餐廳算是中高檔,本團購套餐原價二百多元,團購價為一百出頭,折扣約為五折。和其他3折左右的團購餐券相比,折扣算是比較少的。
該套餐中包含咖喱一小鍋、鹹魚茄子一份、烤肉串一份、蝦湯兩份、泰國香米兩碗、椰汁兩杯。
真實體驗如下:
(1)電話預定情況:人多預定不上,可以直接去店裡等著。
該問題可以理解,一下子多了一千多對顧客,確實需要排隊。於是我們在週末早上11點直接到餐廳,還好沒幾桌,不用等待。
(2)餐飲情況如下(實物與導購圖對比):
- 咖喱(原價60元)
實際與導購圖一致。量大,足夠5、6人吃的,剩很多。
- 鹹魚茄子(原價30元)
實際與導購圖差異:更換了容器,但份量相當;沒有鹹魚但有豬肉。
- 烤肉串(原價42元)
實際情況和網站供圖一致,另附一盤蘸用的特色辣醬。
- 蝦湯(原價39元/份)
實際與導購圖差異:南瓜小碗換成湯盤,但份量相當。兩隻蝦換成了一隻蝦。蝦頭髮黑不新鮮。
- 泰國香米(原價3元/份)
實際與導購圖差異:這不是香米,這是普通大米。
此次消費的感受並不十分愉快,而且不止我們一桌。在我們剛就坐時,鄰桌就在吵吵說鹹魚茄子裡面沒有鹹魚。雖然更換碗碟的解釋原因是因為餐具不夠,但是環顧周圍實際上也就五桌。後來的一桌三人使用了一張餐券並另點了一份蝦湯,服務員端上來的竟然是兩個湯盤和一個南瓜碗,待遇差別一目瞭然。更甚的是,作為一家中高檔餐廳,居然使用非常明顯的不新鮮的原料,並偷工減料。體驗後的結論是:以後不會再考慮去這家餐廳。
都說顧客是上帝,然而團購的顧客卻是打了折的上帝。經過商家的「精心設計」,可以說團購顧客基本是以原價購買的商品。
或許,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在衝動之後冷靜的思考一下為什麼要團購,商家也應該想想團購這種消費形式給自己帶來的意義和影響。
自從團購網站出現以來,就一直有人不看好團購的前景,現在看來不無道理。團購網站的利潤來自消費者,消費者的目的是要物超所值,如果無法達到這個目標,失去了顧客,團購網就只能是一時的紅火,撈一筆就撤退。恐怕有的小網站連這一桶金都沒撈到就被拍死在岸上。這也難怪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為何寧可抄襲也不打算收購。
消費者固然對得到的產品有所不滿,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損失,團購網站更是只管用最小的資源來賺錢,而真正損失的是被團購的商家。
可以說團購給予商家機會,做好做壞全在自己,在於商家的管理和目標。
就拿本次體驗的這家餐廳來說,它的目標定位就是盲目的。作為中高檔餐廳,本應該是以尋找挖掘潛在消費者為目的,而實際上的做法卻小家子氣十足,像是為了猛撈一把的小餐館作為。
給一些參與團購、不僅是為了撈一筆而是尋找商機的餐館提一些建議:
- 先要搞清楚參與團購的目的,並設定好盈利的方式;
- 對電話訂位的客服工作制定規範,例如友好用語與詢問就餐方案。千萬不能顧客一問就答訂的人太多,然後靜音等著顧客繼續詢問。這種客服是相當不專業的,起碼要給予顧客建議如哪些時間人會少點。
難免有的商家是希望顧客預訂不上使餐券自動無效,不要小瞧了消費者,小心讓你的大堂變成集市。
- 對套餐進行精心設計,就拿雙人套餐來說,豐盛雖好,浪漫有餘,但是足夠5、6個人吃的,只能換來一句「不值」,沒有哪家餐館是以浪費出名的。最好種類夠多,但小而精。
- 最忌諱是偷工減料、偷梁換柱,這是商家誠信的體現。導購圖可以製作精美,但起碼的要和實物相差不多。團購消費者中不乏久戰商場和眼尖的,就像那蝦湯,導購圖中明明是露出兩隻紅彤彤的蝦頭,你莫不是要解釋說那湯貴在是雙頭蝦不成。
- 最後必然是服務。團購也是客,不要一看是團購就降低了服務水平,損壞了整體印象。沒聽說過有些大明星也愛湊熱鬧的嗎?
團購是什麼?總之團購絕不是大清倉、殘次品大甩賣,請還給團購本來的意義。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Fox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