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之前,唐駿造假一直沒能被大家關注,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缺失了對誠信的堅持,當這變成一個新聞事件時,誠信一下子站在了絕對正確的立場上,所以唐駿錯得一塌糊塗。我們高聲罵騰訊「狗日的」,因為我們的立場站在了國內這個小圈子裡面,國內第一個模仿的就是創新,第二個模仿的就該罵娘。騰訊錯了嗎?這個問題不用回答,立場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答案。
同樣的,山寨錯了嗎?也是不用回答的問題。可是,永遠的山寨會讓我們喪失最核心的競爭力,從長遠考慮,誰都不希望我們的IT產業成為一次又一次山寨的循環了。
山寨的立場
大環境下有太多事情難以改變,對於創新,一方面高聲叫罵著國內大鱷欺壓小團隊,但自己又在暗地裡抄襲者別國成熟的創意。我們形象地把這一行為成為「山寨」,而這個叫法遠比所標榜的任何創新都要創新。
山寨的立場是功利的,因為不需要承擔風險,有最大的收益保障,別人已經成功了,複製就讓人相信比較容易成功。
可中國不是只有一兩個人這麼想,供求法則只在供求相對平衡下能激勵企業的創新,供遠大於求的現狀則完全破壞了市場規律。數數2010年上半年有多少團購網站殺入混戰吧!
IT產業是一個很虛的產業,流通的大部分是信息,這不是鋼鐵、貿易等實業。信息的價值在於為別人帶來價值,這樣才能讓自己有價值,過量的信息如同通貨膨脹後的貨幣,而這樣的信息貶值的速度比貨幣來得更快。
現在的互聯網越來越像金融產業,硬件的不斷加速發展、電信產業的崛起以及互聯網格局的確定,讓十年前的泡沫不會那麼容易再現。但是像團購、社交網絡這樣小的泡沫卻不斷浮出水面,破產只是遲早的事情。
這是一個公平的競爭,可難道說因為一個人跑得太快,他一參加比賽就拿冠軍,所以我們就禁止他參賽嗎?好,為了照顧弱者,我們禁止這位比較強的運動員任何的訓練,那樣即是他先天條件再好,總有一天也會完蛋。這裡說的,就是騰訊,既然大家都想賺錢,為什麼不允許騰訊賺。
既然都知道一味賺錢不利於未來發展,可實際行動中又陷入這個怪圈中。
一次次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於沒有搞清楚我們在做什麼,可是卻很清楚要得到什麼,就是利益,就是金錢。
利,就是山寨的立場。
只要能讓投資者知道現在可以掙錢,那就可以做。從一開始山寨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我們山寨的不僅僅是手機,在互聯網之外,山寨的範圍更大的可怕。其實不僅是國內,在任何缺乏創新精神的領域,都有山寨在破壞者整個產業鏈。
沒有根基的山寨
山寨是沒搞清楚,甚至也不願意搞清楚要怎麼做才是長遠的生存之道。還有一些人,他們不希望自己山寨,但還是不知不覺開始山寨了。定位的錯誤怎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問一家普通的互聯網公司門戶,用戶需要什麼?大多數情況下,他會列舉出來眾多頻道、資訊、社交。可是這是用戶一開始就需要的嗎?如果你不知道QQ,你會一開始就覺得和陌生人說話很有趣嗎?如果你不喜歡看小說,你會直接跑到起點中文網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搞清楚我們的終端用戶到底需要什麼?這些所謂的資訊,所謂的社交服務都是大洋彼岸的舶來品,只是簡單一拿,或許他的來源沒有大洋彼岸那麼遠,或許就來自北京市海澱區海龍大廈旁邊的那棟樓裡。一家公司上線後,馬上就來了社區、來了博客,來了無數東西,看起來很忙,但是有用嗎?其實,真沒用。
國內外有很多成功的都找到了自己作為IT產業的定位,並與傳統產業而集合。就拿被說爛了的iPod賣播放器,他們很好的認識到自己的用戶可能不會拿這個奇怪的玩意搞到音樂,而在國內的人看似不可理喻的音樂收費下載卻拯救了整個美國唱片業。蘋果知道,iPod用戶喜歡聽音樂,所以用最好的方法來提供音樂服務,所以成功了。
愛和恨不是無緣無故的。既然有需求,那麼一定會有需求的來源,山寨是從來不考慮這些的。
扎錯地方的山寨
好,iTunes成功了,那全盤搬到國內來就合適嗎?國內當然有收費音樂下載,但無一例外失敗了,就算活下來的也不光彩。環境不同,國內的糟糕的版權保護造成了這樣的一個狀況,有太多方式弄到免費的音樂了,百度都沒告贏,收費音樂還有什麼出路呢?
如果接下來討論收費音樂的好壞,那又陷入一個誤區了。因為美國市場和國內市場完全是不同的兩碼事兒,這明顯就是一個偽命題。
iTunes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但並不是它的模式,而是它的方式。iTunes考慮到了整個美國用戶的方式,並從開始購買到最後使用做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應對的國內,則是混亂的、版權保護極為糟糕的音樂市場,用戶有太多方式弄到免費的音樂,如果還要趕鴨子硬上架,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國內賣的iPod其實和美國的iPod完全不同,國內的iPod更多的是流行文化的象徵。國內有自己的規則,符合這個規則就會讓自己更加接近成功。
每當我們抱怨我們的用戶素質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生在這篇土地裡,沒什麼好抱怨的。我們抱怨騰訊每次模仿別人,搶了我們的飯碗,但是騰訊搶不走淘寶的飯碗,騰訊也搶不走百度的飯碗。
一個網站從一開始就給了用戶很好用的感覺,第一次之後,就是第二次,口碑的效應也會不斷持續下去。騰訊通過各種方式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牢固的帝國,而美團呢,思考一下吧。
現在還有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家電下鄉,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互聯網領域。他們是一輩子實幹的人,他們對華麗的時裝沒有興趣,對空虛的種菜更是覺得不可理喻。他們最需要的是在農村地區最準確的天氣信息,他們需要最準時的農產品信息,他們最需要的是最能貼近他們生活的服務。
但是我們卻為了城市中的那幾千萬人群爭個你死我活。如果能花點時間來照顧這些對互聯網非常陌生的農民朋友,會是很大一筆的收入。
其實最願意掏錢的並不是那些精明的客戶,城市緊湊的環境逼得每一個人都成為各方面專家,這些聰明的中國人反而成為了最有中國特色的壓搾者。而那些一輩子勞動的農民伯伯,他們可能會為你一次簡單的服務買單。
山寨似乎一開始就扎錯了地方。
孤立的山寨
孤立的對面就是結合,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討論技術,這個很關鍵。不說是因為,在關鍵的地方也只是整個環境中的一部分,中國不缺優秀的人,沒有組合好基本等同浪費。
剛才已經提到了騰訊,不說IT公司了,海底撈火鍋在組合方面一點不比IT公司差。海底撈的火鍋味道不是最好的,但是店裡的服務卻能征服所有的顧客。從進門等待到最後的離開,每一個步驟的完美結合為海底撈帶來了巨大口碑。
每當山寨的時候,會發現有一部分特別像他們山寨的原型,比如說開心網和人人網。Facebook玩的是真實的社交以及開放的平台無限的網絡應用。而在國內這兩大社交網站初期,界面是那樣像,但是裡面用的最多的還是車位、偷菜。
以前老是有句話說的好,不要求你作業做的怎麼好,但是連抄都超不好。是啊,有的時候連抄都超不好,看到什麼就抄什麼,從來不去思考本質的東西。
當然開心人人的做法無所謂對錯。即便是偷菜也幫助全國那麼多無聊的人浪費了那麼多時間,本身已經成功了。只是在這裡,他們是絕對的反面教材。
當獨立得看待我們的產業,我們的IT產品時,我們已經把自己孤立了。IT產業其實是服務業,既然是服務業那就必然有和服務業相交集的產業。所以應該去花時間瞭解所服務的產業。
有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都是很模塊化的去思考,所以很自然的有了,新聞、天氣、社交,很少去思考為什麼有這些需求。
人的懶惰是科技進步原因之一,但是國內很多創業者似乎都在想用一勞永逸的方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很多產品都有很強的技術的影子,那麼多的社交網站,可是用戶憑什麼要為這麼多的社交網站而記住那麼多的用戶名密碼,為什麼要為這麼多重複的社交網站來重複加一遍又一遍認識的人呢?
其實應該找個時間把電腦關掉,把筆記本合上,馬上國慶中秋就要來了,然後把自己的年假與中秋國慶合併一下,回老家,自己想想,我們到底需要什麼?用戶到底需要什麼?
山寨沒錯,因為它是開始
再次回到文章之前談到的立場,日本是這麼山寨過來的,韓國也是這麼山寨過來的。一開始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山寨的開端,就是未來大廈的地基。
在我們通過山寨的方式解決好我們的溫飽問題以後,就應該想辦法拓展我們的領域,挖掘用戶最本質的需求,確定好自己的定位,聯繫好爭個產業鏈。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中國也有自己的特色。剛開始困難的時候山寨是解決燃眉之急的好辦法,成長起來之後就應嘎想辦法做出自己的東西了。
不山寨不是只有投資者才能決定的,自己在工作中只要允許都有創新的餘地。我們山寨了好長時間,拜託山寨也是個艱苦的歷程。等我們有一天能夠讓第三世界國家來山寨我們,或許那時我們可以輕鬆一下了。
來源:讀者游利卡投稿,原文鏈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