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團隊(本文指2-10人的小型團隊)中,通常採取股份制的所有制形式。如何給各個成員分配股份,是一個非常重要並且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如果某成員的股份太低,他的能動性就無法完全發揮;如果某人的股份太高,那一旦犯錯代價太高。實際上,一切關於利益和表決權分配的問題,對於小團隊來說,都是足以影響全局的大問題。

  因為最近發起了一個互聯網項目,組織了一個四人團隊。對股權分配問題有了一些思考。下面簡要的介紹一下。

  先談談股份意味著什麼。

  從所有權角度來說,你持有的股份代表你對團隊資產的所有量,通常這個是可以交易的。

  從表決權角度來講,股份代表你說話的份量。

  從結果也就是利益分配角度來說,股份代表著你所獲得的分紅量。

  團隊成員分配股份的目的,在於把成員的利益同團隊的利益硬性關聯起來,以此激發各個成員的能動性,促使成員為團隊的長期利益考慮,從而使每個成員的利益長期最大化。

  股份的分配,其結果應盡可能達到上述目的。

  因此,對應於股份的意義,股份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你投入的資產越高(資產不僅僅包含實物資產和資金,還應包括投入的「軟資本」,也就是勞動。這就是常說的資金入股和技術入股了),你的股份應當越高;你對行業理解越深刻,能把團隊帶向正確的方向,你說話的份量應當越重,你的股份也應當越高。

  上面討論了股權分配的基本原則,下面再具體一點。

  本文假定方向制定者(暫以CEO代替,通常是發起人)在行業內是資深人士,基本能夠把握市場動向。

  根據其他成員對行業的洞察能力,我們要分兩種情況。

  1. 其他成員對行業狀況瞭解不多

  這種情況下,CEO要占50%以上股權。因為大家要跟著能夠帶領團隊成功的人走。

  2. 其他成員對行業發展瞭解比較深刻

  這種情況下,CEO的個人能力相對變弱,就要強調多人投票制定決策。也就是說,大股東的股份不應超過一半。

  有一種情況是,CEO沒有投入多少資產,但為了控股卻要取得很高的股份,同時得到了非常可觀的分紅。這對於絕大多數小團隊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解決方法之一是把表決權和股權之間的關係切斷,使得表決權和股權不再成1:1關係。比如可使表決權:股權設為3:1,同時,修正其它成員的表決權股權比。

  另外一種情況是CEO投入了大量資本,其他成員投入的較少。比如,CEO占80%,其他成員一共佔20%。長期這樣,很可能會降低其他成員的能動性。

  一種解決辦法是制定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操作的實質是發放股票,從而降低CEO的股權,增加其他成員的股權。舉例來說,團隊初期給CEO80%股份,然後分別為各個成員制定考核指標,當某成員達到他的指標時,就給他分配股票、期權等等。

  實際上,我認為,作為小型創業團隊,尤其要強調小巧、靈活和變通,在股權問題上也不必拘泥於正統。比如,我們完全可以拋棄股權這個詞,轉而使用所有權、表決權、分紅權來精確打擊。以我們團隊為例:

  A: 發起人,負責網站的前端和後端開發,對產品瞭解較深刻

  B: Android客戶端開發,對產品瞭解一般

  C: Java客戶端開發,對產品瞭解一般

  D: 投資與助理,對產品瞭解一般

成員 所有權 表決權 分紅權
A 60% 70% 60%
B 15% 10% 15%
C 10% 10% 10%
D 15% 10% 15%

  當團隊成員對產品、行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或者進行了再注資等較大變化之後,可以重新討論分配上述權利。

  最後要注意的是,遊戲規則一定要明確的打印出來,一人一份,免得未來可能會傷害和氣和向心力。

  希望本文能給各位創業者和准創業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歡迎大家的反饋和討論。

  來源:Strongwillow投稿,原文鏈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黑   的頭像
    小黑

    小黑 的部落格

    小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